台灣人移居日本最常見的誤解與後悔清單

誤解一:日本人對台灣人都很友善,融入社會應該不難

許多初次移居日本的台灣人,因日劇、旅遊經驗或過往交流經驗,對日本社會有著「友善且規矩」的美好印象。然而實際長期居住後會發現,文化差異、語言障礙與社交距離仍是需要面對的現實。

日本人的「禮貌」不等於「親近」,在日常生活中要真正建立起人際關係往往需要長時間觀察與信任的累積。孩子若在學校內是唯一的外國人,也可能會面臨難以融入班級或被默默排擠的情況。因此,家長與孩子皆需學習長期適應與理解當地溝通方式,並主動建立多元文化間的對話橋梁。

誤解二:只要孩子進入日本學校,成績與適應自然會跟上

許多家長會想像「孩子小,語言學很快」,或是「日本教育比較輕鬆」,但實際上,孩子在異文化教育環境中所面臨的挑戰比想像中複雜。從語言學習、課堂理解、書寫能力到交友模式,皆需時間適應,且初期往往會出現明顯挫折感。

特別是國語(即日語)科目,包含大量漢字書寫、敬語表達與古文理解,對母語非日語的學生來說難度極高。若家長未事先為孩子安排補習或語言銜接,甚至在家中持續使用中文環境,孩子可能在學習與社交上都出現落差,造成自信心低落。

誤解三:地方城市生活悠閒,壓力較小

確實,日本地方城市在生活節奏與物價方面較為寬鬆,但也伴隨「資訊封閉、語言支援不足」等挑戰。例如,有些學校未設外籍學生支援制度,教師缺乏對多文化家庭的教學經驗;亦有地方醫療資源不足、生活機能侷限等情況。

此外,地方社區對於「外來者」仍存有觀察期與保守態度,家長與孩子若無法主動參與在地活動或建立交流關係,可能感到孤立或不被接納。因此選擇地方定居時,除了考慮成本與環境,也需評估社會融合與實際資源的可行性。


誤解四:日本教育壓力小,孩子會更快樂

許多台灣家長對日本教育抱有美好想像,認為相較於台灣的補習文化與考試導向,日本學校較為自由、有創造力,孩子可以更快樂地學習。然而,這樣的印象並不完全準確。

日本的教育體制雖不像台灣有大量補習班,但學校本身的要求並不輕鬆。除了日常課業與作業之外,還有校內考試、日記寫作、值日生制度、社團活動等,且對學生的自律性與集體行為要求非常高。此外,升學競爭仍存在,尤其是升學高中與大學的入試壓力同樣不小。

當孩子是唯一的外籍學生時,還需同時應對語言障礙與文化適應壓力,若缺乏適當的心理支援與家庭陪伴,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被放在期待下卻無能為力」的挫敗感。

後悔清單一:沒有先學好日文就決定移居

許多移居家庭回顧經驗時,最大的共通點之一就是「太晚開始學日文」。即使家長不預期立即進入職場,生活中仍有大量需要語言處理的場景,如購物、醫療、行政手續、學校溝通等。語言障礙會直接影響生活品質與自信心。

而對孩子來說,若事前沒有日文基礎,進入學校後容易因聽不懂老師教學或無法與同學對話而感到挫折。雖然日本部分地區有提供日語輔導,但數量有限、品質不一,難以全面滿足需求。因此,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若能在出發前就接受基本日語訓練,將大幅提高移居後的適應力與生活滿意度。

後悔清單二:低估了文化細節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日本社會有許多與台灣不同的文化細節,例如垃圾分類制度非常嚴格、鄰里間的互動有其潛規則、公共場所需保持安靜、行政手續講求細節與時間管理等。初期若未深入理解這些文化習慣,容易產生誤會甚至被貼上「不守規矩」的標籤。

部分家長也提到,在台灣習以為常的教學互動方式(如與老師直接溝通、自由發言),在日本校園中不一定被接受,反而會被視為不合群或不禮貌。這些細節若未被事前告知或準備,會讓家長與孩子產生挫折與疏離感。

總結

移居日本雖然帶來全新的教育與生活機會,但若抱持過度理想化的期待,忽略文化、語言與制度上的差異,很容易陷入「誤解」與「後悔」的情緒。正確認知、做好準備,並保持彈性與開放的心態,是讓家庭真正享受日本生活、穩定落腳的關鍵。


<LINE免費諮詢>

📩 對日本留學有疑問嗎?歡迎透過 LINE 免費諮詢!
由熟悉日本留學制度的台灣/香港工作人員為您提供建議,協助您找到最合適的學校與準備方式。
▶ 點我加LINE好友(免費諮詢)

運營者簡介
執筆:
來日寶編輯部

由一位居住於日本、具有台灣血統的成員負責內容撰寫與整理。
本人曾赴台灣進行語言留學,並曾於育嬰假期間在海外(台灣)育兒一年,親身體驗留學與海外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挑戰。

雖然本人並非日本留學經驗者,但目前長期居住在日本,致力於以在地視角,提供台灣、香港等地讀者前往日本留學、生活所需的實用資訊。

※本網站旨在提供一般性資訊,若需法律、簽證等專業諮詢,建議另行聯繫專業機構。

來日寶編輯部をフォローする
移住基礎與規劃
【PR】日本生活好幫手,逛逛樂天看看吧 → 楽天市場
來日寶編輯部をフォローする

コメント

標題和URL已復制